认识湿疹:成因、症状与治疗选择

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典型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红疹,常呈对称分布。它属于皮肤疾病的一大类。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、发红、皮疹、脱屑,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皮肤破损而导致的渗血及疼痛。湿疹的病程通常分为急性、亚急性与慢性三个阶段,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,不分性别,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。
湿疹对皮肤和整体健康的影响
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具有保护、防御、调节体温、感觉、吸收和排泄等多种功能。健康的皮肤具备自我修复能力,而湿疹却干扰了这一自然机制,使皮肤变得干燥、皲裂、发炎,屏障功能减弱,更容易感染病菌。
湿疹最令人困扰的症状之一是剧烈瘙痒。患者往往因为忍不住搔抓,进一步破坏皮肤结构,形成“痒 → 抓 → 更痒”的恶性循环。长此以往,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、增厚、失去弹性。除了身体上的不适,湿疹也常影响心理健康,例如剧烈瘙痒可造成失眠、焦虑,甚至导致抑郁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湿疹为何难以自愈?
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,湿疹的根源并非只是外部刺激,更涉及体内的免疫与代谢失调。仅仅避免过敏原或刺激物,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湿疹反复发作会削弱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,使身体难以靠自身自然痊愈。
常见的西医湿疹治疗方法
西医目前尚无法确定湿疹的确切病因,一般认为与遗传、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有关。治疗多以“控制症状”为目标,包括:
- 保湿:使用凡士林等润肤剂,暂缓干燥与瘙痒。
- 类固醇药膏:糖皮质激素如外用氢化可的松,抑制局部免疫反应,减少炎症。
- 抗组胺药:抗过敏药物,缓解由组胺引起的瘙痒与红肿。
-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(TCI):可抑制T细胞活化,减轻慢性炎症。
中医对湿疹的治疗
中医采用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,从症状与病因两方面入手,可帮助患者彻底摆脱湿疹困扰。通过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,可实现以下疗效:
- 消除炎症,愈合受损皮肤;
- 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,加快修复过程;
- 打破“痒-抓-更痒”的循环,减少损伤;
- 调理脏腑功能,从根本上消除内在病因。